【资料图】
5月18日,正值国际博物馆日,记者走进蒙自市清韵紫陶博物馆,一场以“博物馆、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”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会正有声有色展开。
“蒙自市清韵紫陶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9月27日,已经云南省文物局备案,以紫陶收藏、研究、展示、宣传、教育和培训为主,馆内总藏品数达1800余件/套,其中已完成备案的藏品总数合计 337件/套……”座谈会伊始,清韵紫陶博物馆副馆长李明龙便对博物馆进行了简要介绍,对博物馆日主题进行阐释,并介绍了近年来该博物馆活动开展情况。
随后,现场开启了一场气氛活跃的有奖问答活动。“今年是第几个国际博物馆日?”“蒙自市清韵紫陶博物馆今年推出了几场活动和几个特别展览?”在场人员踊跃抢答,现场气氛十分活跃。
馆藏中的一件件作品承载着历史积淀与变迁,也承载着建水古城和红河文化所赋予的细腻古雅和朴实端庄。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作用,更好地宣传紫陶文化?参加活动的各位专家、学者分别从自己学术研究和工作的实际出发,从博物馆的未来发展、行业联动与支持,如何挖掘红河特色民俗文化、打造文化品牌,如何树立文化自信与精神价值等多个方面,为博物馆提出了许多宝贵与中肯的意见和建议。
“还需培养更多研制传承紫陶艺术的工匠精英。”州史志办退休干部唐光旭表示,紫陶具有悠远的历史传承,独特的工艺技艺源远流长,要扩大紫陶影响力,还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紫陶技艺。
据了解,为搭建文化宣传平台,清韵紫陶博物馆不仅免费开放,且平均每天开放时长达12小时,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各单位、院校的专家、学者、学生以及群众达上万人次,讲解接待300余次,为宣传紫陶文化,弘扬红河文化发挥了文博单位的职能与作用。
据悉,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,清韵紫陶博物馆除举办主题座谈活动、紫陶作品展示外,还积极传播优秀民族文化,开展了汉服、书法、插花、旗袍表演等活动。
(责任编辑:刘雯霁 审核:卢秀丽)